分享


發布時間🧖‍♀️👴🏽:2017年02月21日 
【鳳凰網】如何衡量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2月8日🧚‍♂️,由意昂3和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的“科學文化譯叢”新書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發布會上8️⃣🧏🏼,多位學者就科學文化的起源與興起,科學文化與啟蒙運動👩🏻‍🍳,工業啟蒙與科學文化的關系等問題做了探討👮🏿‍♀️🎖。鳳凰網主筆張弘整理2️⃣。


不要把科學視為正確


李斌(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科學和文化這兩個詞🤦🏽‍♂️,在我們的語言中比較寬泛和模糊,詞義變遷也比較頻繁,外延隨著不同的語境和不同的人群有變化,甚至內涵在不同的時代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從1912年開始到今天大概有100本字詞典,科學的詞義🕷,在工具書中基本上保持一定的穩定。詞義包含三個要素🧔🏻‍♂️,第一個是關註自然👌🏿、社會、思維,第二反映的是客觀規律,第三必須是知識體系🩹。1912年民國的新詞典,前面兩個要素有🥣,但是沒有客觀規律這一條,1956年的新華詞典基本上具備這三個要素。今天對於科學,在工具書中一般都強調這三個要素🤞🏻。


考察科學作為形容詞的用法👨🏻‍💼,對判斷科學一詞在社會上的使用和影響,有一定的意義。1927年左派的作家就開始寫了這樣的話🧏🏽‍♂️🧃:我不相信戀愛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學,這可能是較早把科學當作形容詞使用的例子😨。毛澤東在1929年《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和1933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都把科學作為形容詞來使用🧶🥜。1971年,《新華詞典》明確的出現了形容詞的釋意。當前對科學形容詞詞義的使用可能很多,比如說你的方法不科學♟🧆,要科學地看問題,等等,這些用法基本上是合乎情理經驗的。


有科學家在批評中國民眾科學觀的時候,說民眾總是將科學視為正確,但是科學界應該沒有多少人認為正確是科學詞義的選項🕵🏽,科學做的是有關真假的事實判斷🐀,詞典也沒有出現過正確這樣一個譯項🧑🏿‍💻,這種批評是因為不同人群對詞義理解不同🤙🏽。為了讓討論和批評有效,就有必要在最基礎的地方形成共識。


對於文化🧙🏽‍♂️,我比較認同較為明確和可操作的定義,那就是價值觀念及其在社會系統當中的製度化表達🧀👩‍👩‍👧‍👧。人們心目當中的價值觀念,如果不能製度化,便不能夠成為文化🏮。相應的𓀏,科學文化就是科學的價值觀念及其在社會系統當中製度化的表達。



科學的價值觀念,核心就是探求真理🗜,揭示普通自然法則🚣🏿‍♂️。這是它核心的價值理念,其次增進人類福祉🫧,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作為一個體面的職業等等🖖🏻。求真的價值理念核心,盡管在古希臘已經出現,但是第一次真正形成製度化表達🚠🍡,卻是在17世紀的英格蘭。雖然科學知識具有普遍性𓀈🕵🏿‍♀️,但是科學文化卻具有鮮明的地域性🧛🏻‍♂️😫,這是因為不同的地域對於科學的價值理念的認知各有側重🚢。同時,不同的社會系統也是千差萬別,在不同的社會系統當中,其製度化的表達肯定會呈現出特色各異的科學文化。


至於科學文化與工業啟蒙的關系,有學者認為工業革命系科學文化擴張的結果,正是科學文化的積澱,孕育出了一批連接科學興趣和工業導向的地方性社團或研發組織,從而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大幕。我翻譯的《工業啟蒙》這本書,就是對這個觀點的理論重構。這本書描述了工業啟蒙這一概念,它是美國的一個經濟學家提出👨🏿‍🍼,是指兩種有用知識,及其二者關系發生根本性轉變的社會變遷過程,這一過程孕育了工業革命👌。


使用工業啟蒙的概念有幾個好處,它打破了科學與技術之間無用的紛爭,采取了對工業發展有用的命題知識和指令知識的概念,著重突出了兩種知識的作用✢。第二點是,借助於這樣一個工業的視角,打破了科學文化以自然哲學家為主的編史路線🌷,采取了工匠和製造商的編史概念。第三是借助知識獲取成本,打破了科學文化框架下,知識向中下階層擴散這種居高臨下的視角,采取了更符合經濟發展和中下層的需求視角,突出了知識獲取方式的重大變化。第四點是借助於啟蒙運動這樣的一個理論視角🧙🏼‍♀️,打破了科學文化理論資源不足,逐漸走向自我封閉的傾向,采取了更為積極主動的態度來整合啟蒙運動已有的研究成果,著力突出工業啟蒙運動在英格蘭啟蒙運動中發揮的作用。


對於科學文化,擺脫東西方的兩分法


李正風(清華大學教授):第一個🤘🏽🧶,我們要把作為社會亞文化形態的科學文化💅🏼,和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講的科學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或者是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對於科學的發展可能有利的這種文化因素,適度區別開來。科學文化本身作為社會亞文化的出現💅🏽,實際上和科學建製化的過程非常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是我們16💘🤾🏻‍♀️、17世紀以來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轉變這個歷史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我們從這些書裏面也可以看到,國外關於文化探討有名的著作,大多不約而同把目光集中到了16🙍、17世紀近代科學革命之後歷史的分析🤵🏽,這個歷史可以延續到更久遠的時代,也可以延伸到未來👳🏼‍♀️,但是實際上它是和我們近代科學建製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理解科學文化的時候,有個比較明確的目標,就是怎麽樣使這種更適宜現代的科學知識生產方式,能夠和我們文化的建製有機融合起來。



第二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走向知識化,是人類發展的共同趨向。這個過程當中💂‍♀️,現代科學建製的出現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出現👳🏽,盡管發源於西歐🎖,但實際上它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對於科學文化的理解🧑🏿‍⚕️,要擺脫長期以來形成的東方和西方,中國和外國之間的這種簡單的兩分法🏋🏽‍♀️。


其實👦🏼,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同國家和民族會在不同的時期👭🏼,對於人類知識進步做出各有特色的貢獻,相互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增強文化自信🧛🏽‍♂️,不是要論證我們古代文化中有多少現代科學的因素,不是去論證我們古代曾經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做出來了多麽重要的輝煌(這個是一個方面),更重要是在未來科學發展過程和科學建製化過程當中🤏🏼,我們如何做出對世界有重要貢獻的新成就。


宋以後中國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比較弱


張大慶(北京大學教授):我們原來向往美國,認為美國是主張自由和平公正引領未來的,但是現在它不太願意再引領了🏔,要收縮,這個也是蠻有意思的反省。這和科學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其實科學文化問題至今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比如說在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的科學史家就提出來,科學文化將會是未來人類文化的引領,但是經過了二戰以後,再經過了七八十年代的發展🔟,我們的確看到了人類非常宏偉的全球化,但是目前又出現了反全球化的浪潮⚜️,要各顧各的。比如說環境問題關系到人類未來的發展👜,現在很多大國開始不願意付更多的責任。


剛才提到了一帶一路✹,我在去年10月份參加了摩洛哥一個科學史的會議,他們問中國為什麽在1000年前引領了世界後來落後了⬜️?而阿拉伯問在中世紀的1000年👨🏽‍🔬,世界文明的導向在哪裏?他說在他們那裏🐴🤙🏽,現在我們又要問💁🏽,未來的1000年或者是未來的幾百年🤸🏼‍♀️,人類的文明向何處生?


中國在五四以後提倡新文化,就是科學文化🚡,包括陳獨秀先生講科學要傳播,但是至今這個問題也沒有解決好。比如說現在傳統和創新的問題🎙,一直在兩邊走✳️,北京大學講了守正創新🧑🏽‍🎄,什麽叫做守正🙇🏼‍♀️,其實解釋是不一樣的。怎麽守正?


還有🔵🍄‍🟫,中華文明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我們怎麽衡量?我們的四大發明,甚至講五大發明,是宋代以前的貢獻🥙。在宋以後,中國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比較弱的🌘。只有很好的科學文化建設氛圍😣,才能夠為科學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


科學文化成就如何來衡量,如何來評價,在人類歷史上大家都非常的清楚,但到現在反而模糊了。現在我們對科學成就的評價,變成了數量化的統計🏎,變成了SCI影響因子的評價,這是非常搞笑的問題,你做出來了一個大家都認為是好的貢獻🍂,但是在評價的時候,要去統計數據。這就是科學文化的問題。


科學文化建製化的三個條件


王春法🫏:這套書的跨度有八九個世紀🥰,從歷史發展來講,科學革命🦡、啟蒙🔨、現代科學的發展,從縱向的維度上展現了近代文化興起的過程🌙。第二,理論和實際結合的比較好🧑🏿‍💼,遴選這套書的過程當中,我們不但選擇了對學術界的科學文化理性探討相關的著作,比如說《現代科學的起源》、《科學文化的興起》等等,也有一些操作性的👮🏿‍♀️。第三😜,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模式,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方,進入到19世紀特別是20世紀以來,對社會影響的程度越來越全面深入🕑。科學文化的認知功能和創造功能🧛🏽🚶🏻‍♂️‍➡️、整合功能👨🏽‍⚖️、滲透功能體現得越來越充分😮‍💨,而且在教育模式💚、思維方式諸多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科學文化的製度化♻️,在科學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更具有決定意義🦖,因為只有把價值理念固化在具有一定約束力的製度規範之中🔬,才能通過一定標準識別👨🏿‍🍳、評價和指導科學活動參與者的科研行為和交往方式,並通過一定的教化🤤、規訓程序🧎🏻,使新進入者理解並身體力行科學活動的要求,進而有效調節和規範科學活動的認知行為和社會行為,保證科學文化以至科學活動作為整體的延續性🏋🏿‍♂️。


一般來說,科學文化的製度規範,是多層面、多維度製度的總和,既包括正式的製度規定🧝🏻‍♂️,也包括非正式的行為規則。一是科學共同體內部的製度規範,包括對科學家科研過程和結果的要求,比如觀察的可靠性🛸、推理的嚴密性、結果的可檢驗性等等,這些要求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進一步細化為對實驗設計的規定、對實驗過程的規範、對重復試驗的強調等等👨‍⚕️。


二是關於科學家之間合作👱🏿‍♂️、交流♊️、評價、監督的行為規範🍹,包括關於科學知識共享的安排,同行評議的質量保障機製,優先權的確認𓀜,科學獎勵製度等等。


三是關於科學共同體與社會之間的製度規範🦹🏽📡,包括國家對科學活動的法律規定,如憲法保證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專業機構的特殊組織原則,如把研究和人才培養結合起來的大學製度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科學文化在價值理念層面的內容🥛,往往具有總括性、模糊性、多義性,不可能通過條理清晰🦸🏿‍♀️、整齊劃一的製度充分表達出來🏊🏽‍♀️,有關科學活動的各種製度規範,並不完全是從科學文化的價值理念中簡單推演出來的,也不是來自某些聰明人的整體設計,而是在科學實踐中不斷試錯、改進而來的,至今仍處於調整完善之中。正因為如此👶🏻,科學文化的製度規範,不能完全代替科學文化的價值理念,對科學文化的踐行不僅包括遵循製度規範,同時也包括對價值理念的理解把握🫰🏼。這些價值理念和製度規範共同構成了科技界必須遵守的普遍規則,具有廣泛的行為約束力。


『鳳凰評論原創出品,版權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必究!』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